吳老前人

五性差別(上)

圓覺經:

善男子,一切眾生,本因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何謂「五性」?

(一)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又名「凡夫」。

(二)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

(三)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

(四)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五)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

由此觀之,如是眾生『五性』差別,乃依二種障(理障;事障),而現深淺。

蓋「凡夫」為二障未得斷滅;「聲聞緣覺」為先除事障,未斷理障;「菩薩」為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如來」為事障理障已永斷滅;「外道種性」為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故一切眾生若欲證圓覺,須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這是《圓覺經》中,彌勒菩薩請示如來佛所獲得的答覆,其中,善男子指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請示末法的眾生迷昧太深,認為將來末後收圓時眾生能夠覺悟很難,現在大道普渡,得道以後怎樣才能成道,如來佛答覆彌勒菩薩:

一切眾生,本因貪欲。這個貪是大事,三毒由貪開始,沒有貪,就沒有嗔,沒有嗔,就沒有痴。這三毒不只一般人有,在道場也有,一旦發揮起來是無止無盡的,叫做發揮無期,展現出五性差別。

 

是哪五性差別不等呢?

 

一、凡夫種性  一個人追求享受,對目標、名利、財色、富貴、榮華有所貪,這個人就是凡夫。就是因為這個貪字。

 

二、二乘種性  何謂二乘,小乘阿羅漢、中乘辟支佛,自己修自己,沒有救世的慈悲心,這不是太孤獨,我修我自己我們大家都在修自己的話,大家都在修道,我修我,不要管你,我修得很好,你也不要管我,你修得很好,大家都修得很好的話,這世界也能太平沒有戰爭,這也是救世的方法。這樣的修持如果能有一番成就,就是我們常講的氣天大仙,也就是阿羅漢。但,這裡面有一個問題被疏忽了,大家張口閉口叫作成佛作祖,在世躲劫避難,出世超生了死,功德大將來成佛作祖,有沒有研究過這個佛祖怎麼成的?由阿羅漢開始,用阿羅漢作一個基礎提升到菩薩道。換言之,任何菩薩他本身都是阿羅漢,本修得非常好,然後再發揮,自覺覺他,利人救世,大慈大悲,這就是由阿羅漢提升到菩薩,我們道場有一個缺點睜開眼睛成佛作祖,閉著眼睛成佛作祖,忘記了基礎在哪裡建立。

二乘種性羅漢道,自己修自己,不但不要把二乘看小,而且要記住羅漢。自己先用羅漢打基礎,少私寡欲,清心寡欲,徹底改變自己。現在的我不是從前的我,從大家眼目之中可以分析出來,自己是否和從前不同,在這個地方要有點功效才可以,若是修這些年還這樣子,你沒有改變自己,成佛作祖還輪不到你。

 

──摘譯自「五性差別」/ 1998.05.30美興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