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 3-2
1997年3月29日于洛杉磯美興聖堂
我們現在開班,啟慧班、壇主人才班,在沒入班以前有點不懂,現在聽講師講,懂了,有疑問請示後就更明白了。你現在明白,是怎麼明白的?是我講你聽,是你問我答,這力量是從外面進來的,不是從你內心底層發出來的!
我看報紙知道了新的東西,聽收音機了解新的文化,這是從耳朵、眼睛進來。我聞味道,香的、臭的,我吃東西,酸甜苦辣鹹,這是從鼻子、舌頭進來。這些都是從外面進來我才知道的,外面不進來的話我就不知道,這不叫「一以貫之」,不是一貫,這叫教化,百分之百是外面進來。家教、學校教育、宗教……一切的教化都是我講你聽,你滿意、接受的話,就是接受了這個教化,一般思想是這樣,宗教也是這樣,但「道」不是,孔孟之教和孔孟之道不同!
道是什麼?是叫你自覺,讓你自己會做。原本你不知道怎麼做,得了道之後,你應當會做,在這會做、不會做裡面有個「覺」,會做,我自覺;我自覺,所以會做。
覺是什麼意思?佛這個字就是覺者,佛陀就是一個覺者,覺悟者叫做佛,換句話講,佛和凡人,一個覺悟,一個迷,我們迷在世界上,不覺悟的話,始終是個凡人,一旦覺悟,知曉人生原來是這樣子、生死是這樣子、修道是這樣子,真正的覺悟,這就是佛。
怎麼覺?簡單講一句,良心復活。
我們罵人沒良心,叫人培養良心、做人憑良心、良心用事,怎麼教都沒用,你一天到晚跟我講良心,我不接受,裡面已經凍結,怎麼講都沒用。有一天我自己解凍,不是外面的力量,是裡面的力量,把這凍結的部分解凍,良心發現,忽然間就和從前不同。這個力量是自己從裡面生發,不是靠外面來的,這就是天道直接在人性入手。
有一棵大樹,生長了許多年,年年開花、長葉子,我們常常欣賞這棵大樹,現在大樹生蟲,外面看不出來,樹葉黃了、樹心空了,再一陣子就要倒了。
我們以孝道為例,自古以來,孝順父母一直都有在講,是不是愈講愈糟?以前的人,有羞恥心,覺得不孝順父母很可恥,見不得人,現在大家都無所謂,你不孝,我為什麼要孝?父母算老幾,他早來幾天,我晚來幾天,大家還不都是人,你跟我講孝順父母,為什麼要孝順父母?我有好大的問號。
好啦!這棵從前沒有生蟲子的樹,現在生蟲子,開始枯了,怎麼辦呀?索性拿掉枯死的,向下面的根找新芽,不要等枯到下面去,整棵傾倒。教化就是將沒有效力的部分拿掉,保留這個根,根要培養出新芽,這個根叫做「一」,這就叫「一以貫之」。換句話講,當教已經不能救世挽化人心,只能從根本上下手,唯有如此才能挽化人心,沒有的話,世界完了,沒有希望了。所以孔孟之道,一以貫之,自古不輕傳,不到時候不傳,到非傳不可的時候,便是三期末劫,此時不得已,才大開普度,要不然這個根,還是埋在地下,不讓你知道的。
你看見的是這棵樹,是這個教,這個道是地底下的,你看不見,不到時候不會讓你看見。現在這個教失去效力,大家表面上相信,內心根本不信,越講越糟。好啦!沒辦法,把這個寶貝拿出來,叫你向根入手,重新發這個新芽。這個新芽叫做「心」,這個根叫做「性」,這個心就是良心,這個性就是人性,人的本性。
「良心」在佛教講叫「菩提心」,「人性」在佛教講叫做「真如」。真如發「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在「真如」的本體。
有人性才有良心,沒有人性沒有良心,這是一定的;良心不是心(腦),不是想出來的,良心不能培養,不能教育,我叫你拿良心出來,你叫我拿良心出來,沒有辦法,自己不生發的話,千萬人講都沒有用。一個真正的孝子,感念父母生養,在環境這麼不好的情況下把自己撫養長大,於心不忍,這不是學來的,是他的良心在裡面已經發生作用了。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只是這惻隱之心是自發的,不能教。有人掉進海裡,等我教你該怎麼發惻隱之心,你才把他救起來的話,他已經淹死了。「人皆有之」是馬上生發、馬上救,這是人性。如果沒有人性的話,你沒有「根」,沒有根這棵樹就完了。
方才講,孫悟空始終大鬧天宮,是因為他沒有人性,是獸性,我們絕對不能,為什麼呢?因為主宰我們的是人性,在環境千變萬變裡,有一個人性永遠不變。救世、救人、化劫,全賴人性的作用,這是最後一個法寶。如果這個法寶失效的話,是禽獸世界!人都是禽獸,都是野獸,那就沒有希望了。
在大樹開始枯萎的時候,上天就把這個法寶降下,你跪在佛前受明師一指點,從人性方面下手,你得道了,你要修道,你修道的話,你的人性就生發良心,生發這個菩提心。
在這當中,你要知道我們修道是有階段性的,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前人提拔我們、培養我們,但你不要希望前人永遠慈悲你,你現在還沒有明白,前人便給你領一條路,路你要自己走,希望你走的比我還好,若是始終離不開前人,要前人一直拉著你的手走,那是麻木不仁,這路你得自己走,悟時自己度自己。
自己度自己的意思是:你這個根要生芽,你這個根要復活,你這個根要發生作用。這個根在自己身上,在你身上,你有人性,人性發生作用是良心。「明心見性」就是這兩者,明良心、見人性,這叫做「孔孟之道」。
還有一個孔孟之學,那是指學問知識,《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我學了好多文字,好多文章,好多事情,我看書,我學會了,這是增加知識、增加學問,知識學問不是道,所以叫孔孟之學。
你要是認為孔孟之學是道的話,你想想,大學裡教哲學、教中國古代文學的講師教授們,難道通通有道?文章做得很好,《大學》、《中庸》講得很好,他有學問,這是他的職業,但他不是修道人。這個「學」可以很豐富,這個「教」可能是個零,這個「道」也可能是個零,這只是「孔孟之學」一百分。
他不修道,但是他的學問充足,是大學教授,要研究孔子、孟子,你不如我,生卒年、時代背景、周遊列國到那裡、有多少弟子……,講得滔滔不絕,我們不如他,因為他每天研究孔孟之學,孔孟之學能夠百分之百,但是教是零,道也是零。
孔孟之學不是我們的主體,是一個參考;孔孟之教不是我們的主體,但我們的行為一定合乎孔孟之教,我們的目的在「道」!當你真正明白「道」,你的「教」一定做得很好,對父母應當怎麼做,我不要跟你講,你會做。修道修得很明理,做生意應當怎麼做,不用教,你不是奸商利徒,一定是以道生財。怎麼交朋友,不用告訴你,一定是人與人之間相處,非常和諧,非常調合,你不會坑人、害人、騙人。
在「道」裡面包括「教」,在「教」裡面不包括「道」,「教」是勉強,「道」是自然,由「道」下手,包括一切人道。孔孟之道叫做真儒復興,這個儒不是普通的儒,不是孔孟之教的儒,而是孔孟之道的儒。孔孟之道是真儒,孔孟之教是假儒,孔孟之學更是假。我們現在由性理心法,由道入手這叫真儒復興。
蘭州這座廟的橫批就是「必歸於儒」,在佛教的後面是真儒復興。搭配的上、下聯是:「遺世任談羅漢果,匡時須入聖賢門。」如來佛走了以後,留在世界上的大家是任談羅漢果而不能成佛。什麼叫羅漢?參禪打坐不做壞事,苦修自己叫做羅漢,暫時能超生了死,叫做「有餘涅盤」,五百年、一千年,將來之後還得要落入輪迴,不能成佛。且看如來佛走了以後,差不多三千年,沒有第二個佛祖,修佛的很多,成佛的卻沒有,你現在拜的還是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如來佛,從周朝以後,僅如來佛一個人成佛,沒有第二個。觀世音菩薩也是沒有第二個,這證明在他們成佛、成菩薩以後,沒有別人。在六道輪迴有: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三善道中,最好的一道是羅漢果,我們要是在氣天,根據你的苦行修道,有限度、有年限,做個氣天大仙,叫做羅漢果。
為什麼如來佛以後沒有第二個佛呢?沒有道,道沒傳,你不能成佛,觀世音菩薩有道,如來佛有道,他們成道以後,就沒有傳道而是傳佛教,就好像儒教一樣,沒有傳孔孟之道,「真如」沒顯露,「教」顯露在世界上。
下聯裡「匡時」指的是「救世」,想要救世,唸經、打坐通通行不通,須入聖賢門。你得進去,在外面觀望不行,救不了自己,救不了世界,這個門要進去才行,要成聖成賢,這個門你得進去。換句話講,孔子進去,孟子進去,我們也進去,這才能匡時,聖賢門是單刀直入,沒有假的,除了聖賢之外沒有別的,第一個聖人進去,第二個聖人進去,多數聖人都可以進去,那該怎麼做呢?
孔子問禮於老聃,先求道,孔子魯司寇官不做而要修道。孔子得道以後修道行道,周遊列國,直到七十二歲止,沒放下一天,所以叫大成至聖文宣王,萬世師表。現在我們得道,這個門開了,我們得進去,不進去的話,不能自己救自己,不能救世界,這個門我們應當單刀直入。靠著唸經打坐,苦修羅漢果已經不行了,過時了,遺世了,要走這一步,這叫「必歸於儒」。
《請接續【孔孟之道】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