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毅簡史

海外篇

興毅臺灣道務開荒海外,最早是薛福隆等人開荒日本,但因緣不至,道務未有發展。後來何老前人前往廣州開荒未成,滯留香港三年餘,也在香港留下足跡。
而臺灣本島真正海外開荒有成則始於台東賴永瑞前人於民國六十一年前往開荒日本,日本道務發展才大有起色。民國六十年起,興毅道務首先自東南亞,繼而開荒亞、歐、南、北美各國,道務應運而生,一時宏展於世界各地。

民國六十年桃興蘇瑞洲點傳師首先到新加坡開荒,隔年台東東興許繼元原點傳師到新加坡開荒,第一位度的就是曹點傳師。六十二年九月新道親白常寬因為工作到新加坡開荒,二年後道務也開始逐漸發展,沒多久新加坡道務在何老前人鼓勵下,盛集一時,興毅前後二十餘單位都到新加坡開荒,由是展開興毅海外開荒的發展時期。

六十六年,轉向海外的契機

民國六十六年夏季慶典,在臺灣慶祝開台三十周年紀念。由各單位前人選拔兩位後學參加盛會,約有一百多人在台北內江街聯合寶壇慶祝,老前人說:

各位理事各位兄弟們,今天是最快樂最歡喜的日子:這是個很特殊的日子。道務的成長由此就是一個分水嶺。三十年已經過去了,過去的功德水,都要把它留到西海岸去儲存,就是寄存在天堂,不要去計它,從今以後是另一個三十年的開始。三十年來大家同舟共濟同心共瞻合力努力的成果,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成就,這也許是道德的扎根,有了深厚的基礎,以後是要往上結果。

老前人又說今年在此慶祝具有四個意義,慶祝老母大典日、在臺開道三十週年紀念日、遙祝各方面兄弟們,大家修道渡世是以犧牲的心情及大家再修道、再渡世、在修行、自奮發。

修行人要有純潔的道德心,有道德心才能實現天性,弘揚故有的德性、知遠知近、知風知自,知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以治身為綱領,身不能治百無一成,治貪、嗔、痴、慢、疑、恨、怨、惱、恐、煩,要以大神力的慧眼觀察修行人不良的心理。大家在道務工作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有責任感才能任勞任怨、尊道貴德、心不外馳。

老前人在這慶祝會上為大家重新訂定目標,重整旗鼓,把道務往前邁進,並勉勵大家:

秉承我們為救世救人重大之責任,以興奮與惕勵之心情,一齊迎接後三十年道務的新來臨。更要應付萬均之勢的考魔來壓身。

吾們修道的目的始終一貫,相承在吾們修道之過程中,雖然遇有狂風逆流而無不都是撥亂而為安,雖遇危而再復興,這薪火相傳、堅苦卓絕的志向,乃是吾們修行人忍辱耐勞的願望之大源泉,也是今日修行人的成功大保證。

修行人復興道務要屹立而不搖,日益要撞大心志,擴充信心和決心的由來。邪說怪語,綺語巧語,財富勾串,女色的侵淫,麻醉了心靈,他不能見老母。

毅力和定力支柱,擔當堅鉅力,挽狂瀾,善盡吾們修道之責任。三十年來吾們開發道務的宏規模式,奠定了家庭和諧,道德的安定藍圖,社會上也充滿了明廉知恥、崇仁尚義的好現象。也奠定了歸根認母、成聖成佛的大好基礎。也揭開了靈性之窗的新生命路線。

這都是有賴各方面兄弟們付出代價,智慧、勇氣、心力、血汗而所成的。當然是吾們自立立人的奮鬥,不僅是為了今世,更是為了萬世。不僅是為了道務強大,更是為了超生了死而強大。

我們要加速喚醒修行人致良知,明考魔,更要使他們明良能建堤防,提高反退落,反愚痴,反懈怠,反散亂,反邪說,反誘惑,以實智慧求真理,放棄貪妄屈辱幻想,虛偽的假面目。迎接真理正義,真的道心而出現,建設自身受授的真天命。不可做軟骨人,毫無正義。不要聽從虛不實的外道壞人的勾串,而給野心的豺狼們,作了美餐的烹調品。

人類修道難免遭遇到邪魔惡鬼的劫運,但邪魔惡鬼的劫運,只限於邪魔惡鬼人,對大根器的人,他們是無可奈何的。修行人要有堅定的意志力,有意志力才能堅持信心,無有所貪,無有所得,無妄貪心,無自欺心。

修行人要有純潔的道德心,有道德心才能實現天性,宏揚固有的德性,知遠知近,知風知目,知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修行人百無一成。治貪、嗔、痴、慢、疑、恨、怨、惱、恐、煩,要以大神力的慧眼觀察修行人不良的心理。

人的氣性質性,如氣候的變化,損害物質,行春夏秋冬四時之風。

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有責任感才能任勞任怨,尊道貴德,心不外馳。

翌年老前人帶動各單位前人往國外發展道務。這就是興毅道務往海外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民國六十六年以前雖然有幾個單位往國外開荒,但每一個地方都不超過五個單位,所作的成績也不太起色。一直到了六十七年老前人率領著十多位前人到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繞一周後,如雨後春筍,短短兩三年之中,道務蓬勃迅速的發展,新馬便有超過二十個單位,泰國有十個單位,日本也有四、五個單位,美國也有接近十個單位,前往開荒。有了前二十年的基礎,奠定後十年的快速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