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修道
老前人修道沒有什麼秘方,只是遵照來台開荒前,臨行之際,他的前人給他慈悲指示的話:說實話、辦實事。要他老老實實做人,實實在在修道。
小處可以看見修道人的真實功夫
老前人是一位真正的辦道人才,不只會講道、辦道、修道、開荒,道場中的一切事情,如:烹飪、洗衣、繡補、插花…等等,他老人家也都會做,而且還能做得好。這些都是老前人在開荒辦道的磨練中得來的。我們可以從他的生活上小細節,看到他一生行道、修道的自然展現與流露。
這篇文章以及相關系列引自《何老前人簡傳與興毅台灣略事》。這本書是興毅總壇開壇五週年時,我們在一年時間陸續訪問許多曾接與老前人修辦道、在生活上接觸的道親、點傳師、前人,在瑣碎的各種回憶片段中,整理出來。
飲食簡單,節儉自奉
老前人久住東北,飲食和北方人一樣,喜歡吃麵食。平時三餐吃飽飯後,很少有吃點心和消夜的習慣。在吃的方面非常節儉。
早年臺灣吃素風氣仍未普遍,素食產品也不像現在這樣多樣化與豐富,那時候香菇已經是吃素者比較珍貴的食材,但物以稀為貴,價格不低。許多前人、道親有時候會買些香菇送給老前人食用,但老前人多半都捨不得。每當有客人來時,他會交代駐壇小姐煮些香菇以及好吃的料理請客,盡心招待。當時來拜訪老前人,通常都是各單位前人、點傳師或帶著新道親,甚至還沒清口,前來拜訪老前人成全。老前人總說:「同樣都是菜,如果我們把菜做的好吃,讓人家吃了之後,留下好印象,以後也會喜歡吃素,這樣就是我們的功德。」
但平常的家常便飯,老前人不要人才煮香菇,因為香菇是要請客人吃的。有時候駐壇人才炒了香菇給老前人吃,但老前人第一次說:「沒客人來時不要炒香菇。」第二、三次再說,之後若是又見到香菇,老前人就不說了。但用餐時,老前人會故意把盤裡的香菇一塊塊的夾在一堆,但他一塊也不吃。人才只好乖乖聽話。
有時候請客人煮的菜剩下了,老前人就會要駐壇人才燉大豆腐、冬粉,做大鍋菜吃,平常吃飯就是一鍋大鍋菜和一盤小鹹菜,就著飯吃一頓,老前人曾說:把飯做的好吃,一個大鍋菜、一盤小鹹菜,就很好吃了。十幾年前,電鍋還沒流行,煮飯都是在瓦斯爐上做,難免都會有一層鍋巴,但太硬吃不下,老前人就會吩咐泡軟後,隔天煮成稀飯吃,作菜時,一般人芹菜根部通常就剁掉不吃,老前人卻把芹菜根部切細,照樣吃。凡此種種,皆可見他老人家的節儉惜物美德。
有時候到各地去視察道務,老前人也不讓駐壇人才事先聯絡,他說大家都要上班又要辦理道務,平常都很忙,如果讓他們事先知道了,又會勞師動眾地來招待,這是老前人慈悲體恤後學的一點心意。因此一開始巡視道務時,都會在當地附近找自助餐用餐,但有幾次被人認了出來,還先付了錢。有一次老前人與高小姐和陳小姐開車到台南,但沒找到素菜館,剛好經過天香素食館,老前人看到就說,那就在這裡吃吧。吃飯的時候,老闆走過來問是不是從台北來的,高小姐怕他認出來,因此說是台中來的,老闆聽了之後,就上樓去,不久之後又下樓來問:「真的不是從台北來的嗎?」高小姐回說,「真的是台中來的。」高小姐對老前人說:「阿公,這老闆是我們的道親,好像快認出我們了。」老前人叫陳小姐趕緊去付錢,吃完就走。這時老闆從樓上走了下來,對他們說,「小姐,你們真的是從台北來的啦,我上樓看了二次相片,這位明明是我們的老前人沒錯啊。」高小姐不好意思地笑笑,老闆很高興的向老前人參駕問好,又賠過失,又包了一大包粽子給一行人,吃飯的錢也不收了。
之後老前人就說,以後要出門帶著便當省事,去到哪兒就可以隨時吃吃,也不用麻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