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慧(下)
究竟我們應當怎麼「修」?
第一、改毛病。後天所習染的毛病,酒色財氣,貪圖物欲,享受人生,在這社會上三十、五十年,有沒有染上毛病?夜深人靜時好好想一想,改不改?要修道的話一定要改。
第二、去脾氣。江山容易改秉性難移,這個秉性就是個性、脾氣。脾氣分很多類,簡單講,怨、恨、惱、怒、煩。「怨」、抱怨、怨天怨地;「恨」、沒事找事;「惱」、自己和自己過意不去,沒事自己生悶氣,;「怒」、無緣無故發脾氣,把小事擴大到不可收拾;「煩」、自尋煩惱。還有肚量大、肚量小,悲觀、樂觀,無所謂、有所謂……,這些秉性沒有實體,是因果帶來的,前世你種下種種因,造就你今生的個性,你帶到世界上來的,個性好與不好,會影響貴人願不願意親近你,注定你這一世的命運。心生一切法生,你樂觀,末日變成太平天下,心裡有快樂的話,快樂就在眼前!
第三、家庭倫常不可廢。和父母、兄弟姊妹應當怎麼相處?有道的人應當怎麼做?
我有道,做生意,應當怎麼做?沒有孔孟之道,就沒有孔孟之教;沒有孔孟之教,就沒有孔孟之學。孔孟之學產生於孔孟之教,孔孟之教產生於孔孟之道,現在我們大家求道,就是在孔孟之道這個地方直接入手,修身齊家,齊家是外王的一個基礎,立外王於開始,你度自己家人都度不了,世界人怎麼渡得了?
第四、應當做的,絕對要做,而且要做的圓圓滿滿。事不分大小,總有一個應當不應當、合理不合理,你自己有一個一點不會錯的分析見解,這叫作「慧」。慧是從「修」產生的,這是實在功夫,真正修道的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產生實在的「慧」,是非分明,應當做的,絕對做的圓圓滿滿。
第五、不應當做的絕對不做,不要認為是小事,不應當做絕對不做。
得道之後,潮這五個方向慢慢實踐,修道就會有成績,很自然,外王、外功同時發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本在那裡?本在內聖方面,要「修」!
「聞」能增加「慧」,「思」能增加「慧」,「修」能讓「慧」加強、扎根、扎深,換句話講,要改變自己,從一個沒有道的人,變成一個有道的人。
修道有句話叫做三心不可得,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完全把他掃掉,這是如來佛對出家人修道講的,不是對我們在家人修道講,所以要修正一下:過去心留在過去,未來心將來再說,過去、未來,把他掃掉;現在心要把他把握住,做的圓圓滿滿。你不能離開現在心,我們在社會上,現在心要把握住,做的圓圓滿滿,老子說:「少私寡欲,見素抱樸。」我們的腦受到環境影響,一時起了波浪,波浪結束就應當平靜。起波浪,一定要起,完了之後一定要放下,事情完了之後還在起波浪,那就是自找煩惱。做完了之後馬上變成過去心了,放下!
《中庸》:「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這五條大路,第一君臣、第二父子、第三是夫婦、第四是兄弟、第五是朋友。行這五條大路在全世界人類社會都能四通八達。
現在不講君臣,上級下級、雇主雇員、老闆夥計,一定有一個合理的相處方式,君義臣忠,對下義,對上忠,義和忠。父子也,父慈子孝,透過慈和孝接起來。夫義婦賢,家庭是兩個人的責任,是平等的。兄友弟恭,兄弟姊妹應當怎麼相處,絕對做的圓圓滿滿。朋友之間信,重義輕利。五條達道。
這五條達道靠什麼來穩固?智、仁、勇,天下之達德也,一個智、一個仁、一個勇,三個達德實行五達道。五達道是教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慈、孝,通通是德的一個項目,這叫做教化,這個教化是從「智、仁、勇」產生的,要真知,要存這個仁字,要用這個勇字去實行,用這個仁存在心裡面。
這個「仁」是孔子講的,在佛教講就叫做菩提心,大慈大悲,同情、愛心,孔子講仁,「仁以為體」,體在那裡?你抓不住這個體的話,仁在何處?跪在這邊求道,就是求這個「體」!
求了道之後,用你這個真知、良知,明白你這個仁,一指點的這個地方,用這個仁字,去徹底明白「仁」的意義在何處。明白之後用這個勇字,以大無畏的精神去行仁!有這個體我明白了,我去做,知行合一做對一件事,這五達道沒問題。
五達道有的人不做,他不知道、沒有真知;有的人做得不圓滿、沒有勇氣;沒有眼睛看不開,現在有很多!父母在,大家好像一個家庭,父母剛剛斷氣馬上分家,這路越走越窄越走越窄,五達道沒有了,「體」沒有了,這個「知」糊里糊塗只管看見財,這一切的教化德目根本不知道,這勇氣沒有了,不用知仁勇三個來實行五達道!
「知、仁、勇」在什麼地方產生?在「一」!在這個地方產生。簡單來講,一貫道的「一」,就是這個一。天下五達道有五個,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交,這五達道的實行要靠知、仁、勇,所以叫三達德、五達道。
「一」也!靈性、良心,你只要靈性復活、良心重現的話,知、仁、勇你能做!殺生成仁!捨身取義!無所謂。你把這「一」拿出來!
若問「一」在哪裡?求道就是點這個「一」,就是心法所在,這個「一」你明白的話,跟著就是這個知、仁、勇,這個「一」就是這個仁,這個知、明白,這個勇、去做,這個仁、是體。這個知、明白,這個勇、去做,知行合一、五達道沒問題。
五達道、三達德;「一」是德性;「三」是德能,德的一個能源;「五」是德的一個行為(德行),產生萬德的一個本性,我們點在這個地方,第一寶復活起來,這個德的能源用之不盡,這三個字產生萬德的一個能源!你這個能源能夠保存住的話,不要說是五達道,一切千德萬德的道德的行為你會做。
現在你得道是「一」這個地方,修道是的功夫在三達德、五達道。點傳師能在「一」這個地方給你點開,但在三達德、五達道的部分沒辦法替你做,你必須自己做,點傳師幫你把德性點開,之後能源有多大,德行有多大,端看你在「三達德、五達道」上下的功夫有多深,這叫做修道。
修道不能馬虎,當你實實在在好好修道的話,一定同時會行道,行道就是外王,不用刻意強調外王,你就會做得非常好。我們既然得了真道,就要下一個真正的功夫,好好修道,行道也修道,內聖外王合在一塊兒。
──摘譯自「聞思修慧」/ 1997.03.27美興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