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慧二智 6-4
2007年3月17日于道明聖堂
什麼叫做智?內在的天賦、天份。人來到世界上,大家的內在天份不同,有的聰明伶俐,有的傻傻的,有的很笨,有的很蠢,生來就是這樣,這跟因果有關係,有好多的前世總集大成,變成現在的智力,這個不能勉強,但可以改變。改變的方式只有一個,用功德補,改變命運甚至智力,功德如果做得夠的話,可以將一個很殘忍的人,變成一個很仁慈的人,除了功德以外,沒有別的方法,這叫做智。
天賦天分帶來的叫做「智」,由智發生作用的叫做「慧」。天分好,他的慧就好,天分不好,他的慧就不足。智慧這兩個字,勉強來講就是把內在表現向外發揮,但真正的意思還是講不出來,所以佛教對這兩個字不翻成漢文,叫做「般若」。
般若是一種真正的智慧,你知道,但說不出來,凡是講得出來、能規定的,都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在佛教有五不翻,其中真正的密意不翻,叫做「般若」。大家習慣在智慧上面加一個妙字,叫做「妙智慧」。
這「妙」字是什麼意思?妙不可言,還是講不出來,不能形容,不能用嘴巴講,這就妙了,不能講,我怎麼能明白,你自己心裡明白。你為自己這個妙智慧,可以犧牲性命,可以把生死拉平,觀世音菩薩為什麼那麼傻?不是傻,他很聰明,不是聰明,他有智慧,不是智慧,他有妙智慧,不是妙智慧,是他有他的所見所知,講不出來。我們修道也是一樣,真正明理的話講不出來,內心有一種歡喜心,所以這叫「般若」。
這「二慧」,第一個叫做聞慧,中庸上有這麼幾句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民國卅年左右,在天津道德壇楊灌楚老前人家裡,老師到楊前人家,大家給老師接完駕,一起吃飯,吃完飯之後,老師站起來了,大家也都站起來。
老師說:「我問問你們啊!中庸上有一句話,我看看你們知道不知道?中庸有講了五個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你們說這五個之夠不夠?」大家一聽這在中庸上,三千年來白紙黑字傳下來沒變過,大概夠了。老師說:「什麼大概不大概,夠就夠,不夠就是不夠。」,於是大家都跪下:「老師請您老慈悲。」老師說不夠就是不夠,還得添上兩個之,「多聞之」、「廣見之」,總共七個之才夠。
老師慈悲後大家就這麼記住,這些年也沒特別注意,加上這「兩個之」做什麼呢?老師賓天以後,師母領導這個道場,大家現在看出來了,在道場裡面不多聞廣見的話!你走錯路下地獄了都還不知道自己怎麼下去的。左道旁門在哪裡?在外邊和我們沒有關係。但是道場裡面有沒有左道旁門?數之不盡啊!我們有誰知道?
天道寶貴之處是「性理心法、靈性復活、良心再現」,很簡單的幾個字。良心在哪裡?在明師一指處,發生作用就叫做「良心」。我們良心都不見了, 老母給的靈性都泯滅了,所以在修道的同時,讓良心復活,做一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人,你有道,將來一定可以回去,好好的做人,正正當當的做人,你做一個大人,不做小人,將來一定能見 老母。
「中」者,不偏不倚;「庸」者,平平常常。天道寶貴就在這正法當中產生不可思議的作用,這是天理。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沒有特別的事情,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冬天過去了,在不知不覺之中春天過去了,在不知不覺之中來了夏天了,不知不覺之中刮秋風了,不知不覺之中又是一年到冬天了,就在你不知不覺,不留意的時候,四季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就是道。
道就是這個樣子,並不是上天告訴你,現在開始冬天大家預備。上天並不講話,就在你不知不覺之中,感覺天氣熱了,衣服脫一件、脫一件,沒等你脫完慢慢又要穿一件、穿一件,這叫作「道」。
所以老師講再加上多聞之、廣見之。現在知道了,天道要多聞、廣見,你的路才不會走錯。過去是閉著眼睛修天道,現在要睜開眼睛修天道,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改變過程。
這三慧和五個之有關係。首先是「博學之」。
聞慧就是「博學之」,什麼叫做聞慧?你不講我不知道,你一講我知道。四書五經我從來沒看過,自從修道以後,《大學》、《中庸》我開始看,我明白一點了。佛教的經典很多,我沒有時間看,我也不喜歡看,但從修道以後,常聽到《心經》、《金剛經》,一切的經典,我開始知道了,明白有一個真理,我有很大的興趣,我接近了宗教,開始一步一步的走,這是我聽來的。前人每天跟我講,我聽多了,覺得很有道理,我很感謝前人,開我的智慧,我開始修道,這是「聞慧」。
明白有一個真理存在,在中庸講叫「博學之」,眼睛看書是學,耳朵聽人講話也是學,耳聞、目睹都叫做「學」。總而言之,運用六根從外面學東西進來,我記住了,這都叫做「博學之」。博學之後產生你自己的聞慧,這是第一步。
聞慧產生之後,究竟對不對?用你內在的所知去審思,你所學來的東西,可能對、可能不對,你本身有一個「良知」,人之所不學而能知者,其「良知」也。良知是靈性的光輝,靈性的本然光明,要是不被污染的話,良知就變成一個良心,是人生行為的明燈,人生行為的前導,在前面領導你應當這麼做,這是真正人的行為。
所以「博學之」後要「審問」,你未必完全了解,可能有疑問,問問前人,問問老師,求教,審問,把這個疑問解開。例如剛求道的新道親可能有好多疑問,每一個疑問都把它解開,我們開班的用意,主要就是解開個人的疑問,鼓勵大家好好的修道。
「審問」,有疑必問,解開之後還沒有完,接著要「慎思之」,自己再想一想。這個意思是告訴你,千萬不要走到左道旁門去,不要走偏僻的小路,要走一條修道的正路。但是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尤其現在人心多變,一切的信仰花樣太多,不單是外界的宗教,我們天道也層出不窮,奇怪的事情很多。以天命來講,有真天命就有假天命,天命有假的,而且不是少數,一弄就是八百、九百的天命。換句話講,師尊、師母都不如他,現在道場裡面就有這種事情,你信還是不信?若一步走錯就沒辦法挽救!所以在沒有開步走以前,要慎思之、明辨之。
明辨是與非,事情是不是這樣子?這句話和三教經典,有沒有矛盾?有沒有衝突?孔子講的是不是和他講的一樣?如來佛講的是不是和他講的一樣?有沒有違背的地方?大家講的、用的言語不同,目的是不是都一樣?這裡面要明辨是與非。
「聞慧」是我聽來的,我發生一種慧。「思慧」是我想,用我的良知來想,我發生「審問、慎思、明辨」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都解決了,產生一種慧叫「思慧」。
其中,聞慧和思慧叫做「散智」,「散智」沒有根,有如瓶子裡插的花,沒有根,過幾天一看,花快謝了,種在土裡的花永遠不謝,因為有根。聞慧、思慧沒有根,是外面進來的,沒有求道以前,我們不會想這個道,求道以後,腦筋有這個道,就想這個道。聞慧,外面進來的,思慧,外面進來而引起的,沒有根,叫散智。
一年中我們每一個佛堂都開好多班,我聽了好多班,左耳進,右耳出,過了幾個月,不記得講什麼了,沒有根!你的慧保持不住,很容易變。你現在入班的時候很誠心,你是有道的人,出了班之後,可能變成一個沒有道的人。在班裡面規規矩矩,出去之後,可能變成另外一個人,根在哪裡?沒有根啊!這是我聽來的,聽了又丟掉了,認真講,你差一個字,你沒有真正的「修」。
方才講,我們天道大家見了面,問的是「你修道多少年?」強調這個「修」,但是現在強調行功培德,「功德」兩個字,把你真正的內心蒙蔽,忘記「修道」了,實際上行道並不代表修道。
「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道宏,有道運配合,兼善天下,外王你不能放棄。如果臺灣止度,像香港一樣,曾止渡十多年,二十年上下,沒有外王,我就不修道啦?一樣修!獨善其身,修道在自己內心裡面。花放則開,花結種子,結種子開放,開放結種子,道還是在你身上,一收一放,這就是內聖外王。
大陸自從師尊歸空之後,一直止度到現在,外王根本沒有,不但沒有外王,外考還非常大。難道真正修道的人沒有了?一樣有,他們一樣真正在修道。但是假的就沒辦法存在,都考掉了,真修道的人到現在絲毫沒有受影響,大陸的老道親八、九十歲,想問問外面的情形,想知道天道這些年怎麼樣了,由上海打算到香港來找我,因為封閉這些年,他根本不知道啊!但該怎麼追隨天道?修道這條路該怎麼走?他還是一樣,絲毫沒有影響。
所以聞、思、修三個字,最要緊的是「修」。
「修慧」、「篤行之」,此為「定智」。什麼叫「定智」?根,由這兒開始生,這個根是你自己的,不是外面聽來的,是自己心裡面的根,不會變,你走到天涯海角,道在你身上,你始終是個有道的人,能得到上天的慈悲,上天會照顧你,因為你不是「散」,而是「定」。
「定」的過程必須經過「散」,必定要經過學。大家要聽、要看,要審問、要慎思、要明辨,經過散智,這是一個「緣」,是一個「善緣」,定智是一個「善果」,產生的這個「定智」是你自己的(圖一)。要是「散智」經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卻不產生「定智」的話,你可能半途而廢。左耳進,右耳出,一個月還記住,兩個月就慢慢模糊,三個月之後忘記了,一年之後沒有了,因為沒有根嘛。
「得道要修道,不修就是瞎胡鬧」,要藉由散智做一個善緣,結一個善果,培養自己的「定智」。「定智」怎麼培養?改變自己,這個假我是個壞東西,不要姑息它,要改變它,大力改變它,它有一些事情不願意做,一定要去做,它有些事情喜歡做,不讓它做。好吃,酒色財氣它喜歡,我就管住它,讓酒色財氣離它遠一點,是誰管住它?我管住它,哪一個「我」?你自己知道,你有一個真我。這個假我是一個行道的好工具,但也是敗道的陷阱,它是地獄的種子,也是天堂的天梯,它是佛祖的工具,也是魔鬼的工具,就是這個假我。
這個理論是從你自己內心產生的,它(假我)就是工具,沒有這工具,「我」是空的啊!觀音菩薩五十三化身,要找工具顯化祂,沒有五十三化身,觀音菩薩沒有了,所以上天給我們工具,讓我們行道,要好好利用它行道。
經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過程,我明白了,我一定好好修道,改變假我,不改變它不算修道,你沒有道。拍桌子、瞪眼睛、驕傲、瞧不起人,這都是你的毛病,「改毛病,去癖氣」就是對它不客氣。
如果真正修道的話,內在會產生自己成全自己的「定」,「定智」是終身用之,有所不盡也。前人離開你,或你移民外國去,你不會半途而廢,走到任何地方,你把道帶著走,道在你身上,跟著你走,這是「定」,也就是「篤行之」。
在沒有根的「散智」之中,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四項。我們要學,當然要學,學而後知。有一部份的人叫「利根」,不學而知,現在並不太多。現在三期末劫年,不客氣的講,我們大家都是剩下的,過去應當回家,我們沒有回家,有的已回家了,我們是剩下的,剩下的原因?當然我們也不知道,雖然不知道,但是這一世自己的現況,現在的環境,現在你的所做所為,在做什麼,這一世你可以知道。
我知道我!我很清楚,做了好多不應當做的事情,我仍然記得,我在家庭裡面我應當做的我沒有做,我知道。在社會上,我做了很多不應當做的事情,我知道。
當初不該吃的果子,你吃了有原罪。我們大家都是亞當夏娃的後代,有原罪,一來到世界上有罪,聖經上叫做「原罪」,不該當吃的果子我們吃了。
實際上這個原罪,是當初應當做的你沒有做,不應當做的你做了,
而且你做了特別多。所以大學頭一綱領,就是要明你的「明德」,明德本來是明,不要加另外一個「明」,可惜我們明德不明,所以加一個明,要「明明德」。
明德不明的原因,有兩句話可以做一個代表性:「氣稟拘於未生之前,人慾蔽於既生之後。」我們有前生,前生形成了我的氣稟,每個人的氣質不同,全世界的人口都加在一塊,沒有相同的氣質,都會有一點差異。
這些氣質都不是你的本來面目,但這些氣質把你覆蓋了,你以為是你的本來面目,你忘掉家鄉,不知道我們還有一個家鄉。
昨天有一位波蘭人在佛堂求道,我很欣賞他。我們大家求道,都是道找你的,引保師好心講給你聽,引保師來幾次,最後我不好意思,跟你去看看,試探性質。我們大家並不是自願而求了道,都是糊裡糊塗求了道。
但是他不是,他是人找道,由歐洲過來找了好多宗教他都進去過,最後找到了天道,昨天晚上求了道,他很高興。像他是人去找道,在我們道場裡面並不多,不能說沒有,非常少。我們大家都是道來找我們,引保師無緣無故到我家來,跟我講才去求道,這不是道找你嗎?而不是像他一樣,是人去找道啊!
人去找道,是你有這個誠心。道來找你,很勉強,我不願意求道。因為他來幾次,不求道,不好意思,才跟他去看一看。我們大家的過去世,可能有很好的某種因素,例如出家,做過慈善,做過好事,你有這種好的因素,這一世最後一場,我們大家才求了道,成了道親。在三期末劫之中,不早不晚,我們剛好趕上師尊、師母這一場,我們大家求了道。
既然求道,「迷時師渡,悟時自渡」,修道不能靠前人一直帶著你走,一直帶著你走,你是患了小兒麻痺症,你站不起來,你要自己走。但是一開始散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這些過程一定我們要經過,從聽來的,問來的,你想來的,你明辨來的,都是一種勉強性質,從外面進來的,而不是你真正自己的,所以叫「散智」。
你想來的,可能想錯了;你聽來的,好的、不好的也聽,也可能把你帶錯了一條路。所以最後要有一個大調整,就是在「篤行之」。走走看、做做看,是不是這一條路古聖先賢曾經走過?我們跟著走,你不「行」,你不會知道這條「路」,是真的還是假的。
從「篤行之」所產生的智慧是你的,你領導你自己,而不是別人領導你,你自己度自己,不是別人來度你。你把道帶到天涯海角,道跟著你走,你的身子就是 老母的宮殿, 老母在你心裡面,你有道!
這就是在篤行之,而後產生的「修慧」,這個慧,不是聽來、看來的,而是你本然的本體。現在開始發現修慧。要有一個條件,就是本體上面所蒙蔽的東西,你要減,開始減,不斷的減。
本體不被發現的原因,是因為人慾所蔽,為氣質所拘。前世帶了氣質,如:脾氣不好、動不動拍桌子、瞪眼睛、氣質不好,這是你前世帶來的,某一種因果造就這世的氣質。氣質不好的話,你仍然不會覺悟,很可能「千日打柴一日燒」,一拍桌子,一瞪眼睛,毀壞了過去的很多功德。改變氣質,就是要改毛病,去癖氣。
另外人慾蔽於既生之後,我們大家在這社會上,一天之中和物質接觸,離不開物質,這裡面「迷」和「悟」兩個字,小小差別你沒看清楚。我們生存不能沒有物質,一定要靠物質生存。我現在問問你們,你每天真正需要的物質是多少?你給我一個答案,天生天養,我們生存在世上,不離上天給我們的條件,沒有這樣我不能生存、沒有那樣我不能生存、當然要吃飯要穿衣服,我請問你,你的肚子吃飯吃多少?正確的答案是非常少。
上天非常慈悲,叫我們為生存不太費力,不太辛苦,營養在哪裡?營養在你當地附近,就是最好的營養,沒在南洋,沒在北洋,沒在東洋,沒在西洋。我在台灣,台灣當地的物產,就是給台灣當地的人預備的。北方人吃麵粉,因為北方是寒帶,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如果餐餐吃米的話,會有腳氣。北方人的腳氣,和南方人是不同的,若腳氣攻心,起一條紅線,若來到膝蓋,人就危險了,水土不服,非得吃麵粉。
南方人若餐餐吃麵粉上火,廣東人最有經驗,火氣會上升,不吃米不行,天天吃麵粉不可以。到山西去趕集別的不買,一定要買一大罎醋,要是不吃醋的話,手指關節會腫,變粗,這是地方病。
上天規定,你這個地方,有什麼東西,已經給你預備好了。實際並不費多少錢,每天真正肚子需要多少,身體需要多少?需要很多?那是你為了貪漂亮,你浪費了。現在的衣服你天天穿,幾年也不壞,何必換?
你的肚子吃不了二碗飯,一餐一碗飯,一天三餐三碗飯,需要多少錢?用不了多少錢,但在腦筋裡一餐飯超過萬元,不這樣的話,不顯自己身家富貴。
道法自然,人卻做自然的叛徒,不自然地求生存,弄得百病叢生。現在的人太迷信物質,就有人動腦筋,利用人類的弱點來賺錢,結果人變成彼此對待矛盾。近五十年來,人心變得家不成家,人不成人,世界上文明開始進步,實際上人性開始倒退。
所以天道用心法入手改變我們,你得救了,你身上有個寶貝你不知道,現在讓寶貝復活,人性復活,將來你走真正人的這一條路。我們並不是向外面求,而是反求諸己,明師這一指點,傳你三寶,你記住!你得道,你是一個有道的人。
我是一個有道的人,但我是不是真正有道?有什麼辦法可以產生真正有道,一個字「修」!這個字方才我講過,我們把他疏忽了。行道有成績,修道沒有成績,沒有道的人辦道,而且道辦得很大、很弘展,這是矛盾,人的看法為什麼會這樣?人的看法和上天不同,到最後誰知道? 修道有成績,自然產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因為我有道,所以我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如果心裡面沒有大慈大悲,勉強去救苦救難是假的,可能被救的人,他真正改變自己,他成道了而你卻要下地獄。
所以這個「修」字,千萬千萬我們大家要記住,得道不修道,落個瞎胡鬧,我們這個手得道(拇指按住無名指亥位,圖二), 老母把道傳給你,往上一節(無名指由亥位往上一節)叫修道,再往上一節叫行道,再往上到頂,拇指和無名指尖相接,這叫涅槃手印,就是超生了死。
老母把你從輪廻之中救出來、圓滿。若要圓滿你必須做什麼?必經過得道、修道、行道,然後才能成道。
若是沒有修道,想去行道,是沒有根。這三慧之中,把根告訴你,你不修就沒有根,一定要有修才能把這些散智,完全變成定智,這是你的。如果這個定智在修慧裡面沒有根,這些散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都靠不住,慢慢慢慢會半途而廢,會半途退下來,左耳進,右耳出,你仍然是個沒有道的人。
所以我們一步一步一步,到最後一定要篤行之,這個叫力行。
散智叫求知,定智叫力行,求知加力行,叫做知行合一。你有理想,你有行動,你將來成道。有人講「知易行難」,也有人講「知難行易」,有人是「知難行也難」,還有人「知易行也易」,究竟應當怎麼做?
「知」要真知,你如果真知的話,沒問題。就是這個「真知」難一點,「知難行易」,真知以後你行就沒問題,因為你不是普通人,你是一個有道的人,一切都無所謂。
所謂「行」難,是一般人的看法,我們既然有道的話,一切知足常樂,不與人爭,這是一個正常的態度。方才我講,人的物質需要非常有限,不要太多,但是人的妄想心無限,這世界上的物質,都叫人給糟蹋、浪費掉了。將來世界的災難,都是從人開始,一念之差天淵之別。人可以做菩薩、人可以做魔鬼,是魔鬼、是佛祖,看你怎麼用,誰在用他?有道的人造福世界,沒有道的禍害世界,這一點非常非常要緊。
智慧有一個名字叫做良知,良知我不能跟你學,你也不能傳給我。什麼叫做「良知」?你自己知道。你講給我聽,你講不出來;我講給你聽,也講不出來。自己領導自己,修道的力量就是靠著「良知」,良知就是修慧,修慧靠篤行,修慧要站得住的話,聞慧,思慧都會服從於良知,這是你真正的智慧。換句話講,般若波羅蜜妙智慧到彼岸,修慧會領導你到彼岸。
《請接續【三慧二智】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