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直解是修道,實際卻又是修道與行道;但「修」在前,「行」在後。
讀後心得迴響~~
「修行」字面上可以解釋為修道,實際上包涵修道與行道。
「修道」是內聖的功夫,能自覺而克己復禮,調整身心合於中道,去其本無、還其固有,才能恢復本來面目。以本性良心為依歸,自性自度不離良知良能而有道。
「行道」是外王的功夫,由內聖裡自然產生,發大菩提心而能自覺覺他,大慈大悲自然救苦救難,自發性的推己及人。無私無我,順理成章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從而兼善天下。
要先能度己,方能度人,自己有道,也讓天下人都有道。因此,行功立德的基礎在於自身合於道。所以說「修」在前,「行」在後。
而修道與行道是相輔相成,並行不悖。會修道自然就會行道,己身有道自能弘道,不能只強調行功立德而忘記要修道,那是本末倒置。如果內聖不足,很可能還會落在輪迴,而外王的功德並無法讓人超生了死。因此修道要修得真,行道屬於份內之事。修道不忘行道,行道不忘修道,方為修行之真義。
後學 賴薏仙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