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信仰是突顯真理,體具理實,故怎能為一時之考驗而倒地不起呢!
讀後心得迴響~~
對道的考驗不退轉
一個人要修行,不管是出家或在家吃點苦頭,可以增長我們的道根,磨損我們的習氣和毛病,然後便會苦盡甘來,很多人認真修道,大部份都曾遭遇過挫折逆境,慢慢的對塵世會減少眷戀,對冷暖會漸漸淡然,湧出菩提心,道志堅定,一個人若沒有逆境的考驗,縱使有心修行,道志也會沈淪,對一個有心修行的人來說,逆境會使道念起死回生,縱使面對逆境和挫折,也能心生感恩,在當中體悟另一種道的契機,而對一個無心修行的人來說,逆境和挫折會使自己自我淘汰,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也會使自己萌生退道之念,所以成敗不由天,也不由佛,而是掌握在每一個人的手上。
信:
俗語云:「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煉,不值錢。」「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受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甚麼是我們學習的目標–信心和願力,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生命如同海上的船隻,如果不負重,將會搖擺不定。
古德云:「修道入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當先,心發則眾生可度;願立則佛道堪成。」
解:
師尊云:「受不了氣就成不了器,忍不了氣就化不了人。要栓心不要為心所栓,要役物不要為物所役,要轉境不要為境所轉。」平時不讀聖賢的書訓,則不能體會聖賢的心志,遇有危困之時,又能如何坦然面對生死與昇降的擇選呢?我們生生死死不知經過多少世的輪迴、累世的冤欠和業力,今生得聞大道,當然要還清,才能使我們本性清清白白的回理天。人生在世,非但善緣要善了,甚至惡緣也要善了,凡自己一切前世所欠的,都要以慈悲來化解冤孽。冤孽病要以五積來治。所謂五積,就是積福、積慧、積功、積德、積善。如有人譏笑你,都是消你的冤孽,甚至打你、罵你的人,就是擔你的冤孽,各位就瞭解到,凡是經過一次魔考,必了一次冤欠。
考驗有分:內考、外考、逆考、順考等;所謂「禪心」修行意境,人世間充滿了許多禪機,眾生都是我們的老師,眾生的習慣可以讓我們修到方便法門,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阿含經》裡有一則海龜喻,是說要想得到人身,就如一隻盲龜,在大海中漂流,要找到一根可以倚靠攀救的浮木非常不容易,尤其浮木上還要有個孔,讓盲龜的頭伸出來以便漂浮,實在是難上加難,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要聽聞佛法也不容易。
行:
有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上天降下魔考,以改變人的本性,乃是道之宗旨,化人心為良善,也就是化稟性而復返天性。所以魔考可以改變我們不好的個性,恢復善良本性。例如:有些道親在未求道之前,脾氣很不好,但是得道以後,有接近道場,學習禮節,聽道理,自然而然在潛移默化中,脾氣改好多,改得判若兩人,因此,魔考可以化稟性為本性、天性。活佛師尊云:「忍受你周遭的考驗,以成全自己;捨棄你最愛的享受,以解脫煩惱;淡泊你執著的成敗,以達致坦蕩;端正你不平的思想,以提昇心境;排除你計較的心理,以化作無為。」
證:
天設考選品位,這品位就是上天 老母在理天三期龍華會上所設立的九品蓮台,「九品蓮台」是按功果而定其品位。「真道、真理、真天命,真考、真驗見真心。」當你在困難之時,天考人驗,就看你的志向、信念、見解來定升降,我們修道立德,不困窮而改節,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後學 林忠理